欢迎访问37历史网!微信公众号:

刘绍棠生平故事简介刘绍棠的代表作有哪些?

时间:2019-03-12 13:18:00编辑:帝喆


1954年,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,期间他研读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,并把肖洛霍夫树为自己的榜样,写出了后来被称为“新中国田园牧歌”式的作品。

在北大学习不久,因发现中文系的许多课程设置对他的小说写作帮助不大,一年后正式从北大退学。之后,他专心写作并于1955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《运河的桨声》。

1955年,被共青团中央保送到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研究所第三期学习,后因故停办,未入学。1956年3月,出席全国青年创作会议,同时,由康濯和秦兆阳介绍,加入中国作家协会,成为当年作协中最年轻的会员。在作协,他得到了沙汀、严文井等作家的写作指导与帮助。同年4月,经团中央批准专业创作。

三、人生低谷

1956年至1957年,刘绍棠因发表论文《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》、《现实主义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》以及小说《田野落霞》、《西苑草》等,于1958年3月被错判为“右派分子”。

刘绍棠生平故事简介刘绍棠的代表作有哪些?

反右开始后,他遭到一系列的批判,又被剥夺写作权力,无法重新发表作品,被迫“下乡劳改”。在“劳改”的20年期间,他仍坚持写作。

直至1961年11月,刘绍棠才被摘掉了“右派”帽子,在发表了一篇小说《县报记者》后不久,再次被剥夺发表和出版作品的权利,回到故乡儒林村。

后来,他在乡亲们的保护下,躲过“文革”十年动乱,心怀感恩,收集材料完成了以家乡人民为原型的《地火》、《春草》、《狼烟》三篇长篇乡土小说的初稿。

四、重返文坛

1979年,打倒“四人帮”三年后,刘绍棠终于得到彻底平反,重返文坛,回到北京。共青团中央恢复了刘绍棠之前的名誉及写作的各项权利,并对其作品表示肯定。

这一年起,他先后担任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常务理事、《北京文学》编委、中国作协理事、《中国乡土小说》丛刊主编。

1980年6月发表的《蒲柳人家》再次引起广泛反响,成为刘绍棠创作期的一个转折点,也是其创作成熟的标志。

之后,他先后创作的《渔火》《京门脸子》《瓜棚柳巷》等20余部作品,接连获奖,受到读者的欢迎,这些被誉为乡土文学的作品格调清新优美,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