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37历史网!微信公众号:

汪精卫怎么死的

时间:2018-03-20 16:01:35编辑:荣伟


汪精卫1893年5月4日生于广东三水一个封建幕僚家庭,原名兆铭,字季新,号精卫。1903年,21岁的汪精卫成为日本法政大学的官费生,东渡留学。1905年7月15日,孙中山从欧洲到达日本,着手筹建政党。这时,在东京留学的汪精卫对孙中山十分敬慕,并与朱执信等人拜会了居住在神田锦辉馆的孙中山,聆听了孙中山的谆谆教诲,极为折服。

同年7月30日加入中国同盟会,深得孙中山的赏识。在1905年8月20日召开的同盟会的成立大会上,汪精卫任三大部之一的评议部部长。汪精卫利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《民报》积极发表檄文与康有为、梁启超等为首的保皇派开展论战,较为完整、准确地发挥了孙中山的革命理论,有力地宣传、论证了孙中山思想的合理性。

1910年初,汪精卫与黄树中、罗世勋等入京谋刺清摄政王,结果失败了,汪精卫被捕入狱。在狱中,汪精卫写下了“慷慨歌燕市,从容作楚囚。引刀成一快,不负少年头”等壮烈的诗句,宁死不屈,大义凛然,又为他赢得了更大名气。清朝政府迫于形势,于同年11月6日释放汪精卫。这时的汪精卫在国人心目中成了革命先驱。

1924年1月20日,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,汪精卫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五个成员之一,并参与了大会宣言的起草工作。在“讨论跨党”和宣言反帝反封建性质等问题上,汪精卫执行了孙中山的意图,起了一定的作用,从而取得了国民党左派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好感。

1924年10月,冯玉祥发动“北京政变”,孙中山应邀于11月13日偕宋庆龄、汪精卫、戴季陶、孙轩等人北上。孙中山因积劳成疾,到京后得肝病而一病不起。汪精卫则随侍在侧,为孙中山处理各种事务,起了很重要的作用。孙中山病危之际,汪精卫根据孙中山的意思为其草拟了遗嘱,这又为他赢得了很大的政治资本。1925年7月,广东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时,汪精卫击败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蒋介石,当选为国民政府主席、国民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,登上了权力的巅峰。而蒋介石则军权在握,成为汪精卫潜在取代者。

汪精卫任职初期,他联合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,挫败了国民党右派的进攻。但在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的“中山舰事件”中败下阵来,并于5月被迫辞职流亡法国,以示对蒋介石的抗议,继续维持自己的左派声誉。

1927年4月1日,汪精卫回到上海。4月10日,他出任武汉民国政府主席和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主席。4月12日,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,在南京成立了另一个国民政府与武汉政府相对峙。起初,汪精卫还站在革命这一边,与蒋介石展开了斗争。后来,他屈服于反革命的压力,又惧怕工农运动的发展,终于在这场激烈的阶级大搏斗中,由极左转极右。7月15日,在“宁可错杀一千,也不放走一个”的恐怖口号下,发动了“七·一五”反革命事变,背叛了孙中山未竟的革命事业,致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失败。宁汉合流,他与蒋介石继续互争党统,翻手为云,覆手为雨,进行无休止的争斗。

“九·一八事变”以后,蒋、汪杯酒言欢,再次“合作”。1932年1月,汪精卫任行政院院长,并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,而后又兼任外交部部长,主持政务,应付对日外交。此后,汪精卫对内赞成蒋介石“全力剿共”,对外推行媚日外交。“一·二八”上海抗战爆发后,汪精卫批准签订丧权辱国的《上海停战协定》,1933年5月,汪精卫支持签订《塘沽协定》,1935年又和蒋介石批准《何梅协定》《秦土协定》。

 1 2 下一页 尾页
本文标签: 汪精卫
猜你喜欢